受控外國企業 CFC制度最新修法重點 與 資產規劃影響解析
信託、PPLI、境外公司三大結構如何受影響?合規申報成資產傳承關鍵
隨著全球稅務透明化趨勢日益明確,財政部自2023年起正式實施「受控外國企業(CFC)」制度,並因應實務疑義持續釋法與修正。
面對國際稅制收緊與金融市場波動,高資產人士在進行資產配置時,合規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核心議題。
信託相關處罰責任
- 若信託受託人未於期限內或如實申報信託下屬CFC的所得,可處最高新台幣30萬元罰鍰 。
- 境外受託人若透過台灣代理人辦理事務,代理人違規時仍由受託人負法律責任 。
- 若信託中孳息受益人持有CFC,應將其股權產生之營利納入基本所得額申報;名單與利益分配差異,未來不可請求更正或退稅
換言之,即使為境外保單或信託,財政部也將「實質控制與利益享有」納入課稅基礎,提醒納稅人務必審慎規劃。
PPLI 保單亦納入課稅範圍
私募人壽保險契約(PPLI)經常被高資產族群用作資產傳承工具。
財政部修法指出:
財政部根據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》第7條第3項,明確指出,只要保單安排涉及非常規交易、實質上又達到和正常交易一樣的經濟效果,就可能被認定為租稅規避行為。
也就是說,雖然保險契約上可能是由保險公司持有海外公司股權,但如果納稅人或其關係人,實際上仍控制該公司並享有經濟利益,那麼該海外公司就會被視為個人的CFC,應依法申報並課稅。
常見申報風險與補稅責任
實務上,納稅人最常出現的錯誤包括:
- 未申報信託結構下CFC之股利或盈餘分配
- 誤信受託人或海外保單不屬於自身資產
- 對PPLI實質控制未揭露,導致稅局補稅與處罰
這些錯誤一旦被查核,後續除補稅外,還可能追溯申報年限並附帶高額罰鍰。
建議因應方向
項目 建議作法
✅ 提早規劃 提前盤點持股與信託架構,確認是否涉及CFC適用標準
✅ 強化實質控管 確認實際控制人、利益歸屬人與法律形式是否一致
✅ 委託專業顧問 與稅務律師或財務顧問合作,避免漏報或違規風險
✅ 文件留存 建立資產配置說明、信託契約、受益分配憑證等完整資料
面對CFC制度持續推進、稅制日趨嚴格,高資產族群與企業家在進行資產傳承、信託安排、境外公司設計時,除了追求資產保值,更應優先考量合規風險。
誠遠國際管理顧問團隊擁有多年跨境稅務、家族信託與高資產規劃實務經驗,能為您量身打造最合適的架構與申報策略,確保在合法合規下,達成資產傳承與風險控管的雙重目標。
歡迎聯繫我們 (Tel: 02-2731-9233 / E-mail: news@eficg.com),安排一對一諮詢,為您的全球資產保駕護航。
或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 @naq0785r(https://lin.ee/tD83XsE)